大綱
課程大綱
第一章?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
細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章?細菌的生理學
細菌的營養(yǎng)與代謝的特點及機制、細菌生長曲線。
第三章?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及幾種消菌滅菌的方法。
第四章?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病原菌毒力的構成及毒力大小的測定。
第五章?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常見的細菌變異現(xiàn)象及變異發(fā)生機制。
第六章?細菌分類與命名
細菌分類的依據(jù)、方法及細菌命名。
第七章?革蘭氏陽性球菌
致病性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微生物學診斷程序。
第八章?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
鼻疽桿菌及布氏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微生物學診斷程序。
第九章?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桿菌
本章介紹的幾屬細菌均是革蘭氏陰性菌中較重要和常見的,對其生物學特點及鑒定方法均須掌握。
第十章?革蘭氏陰性無芽胞微需氧菌和厭氧菌
彎曲菌的生物學特性及鑒定程序。
第十一章?革蘭氏陽性無芽孢桿菌
豬丹毒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鑒定程序。
第十二章?革蘭氏陽性產(chǎn)芽胞的細菌
炭疽桿菌及幾種致病性梭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及鑒定方法。
第十三章?分支桿菌屬及相似屬
第十四章?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的概念及其形態(tài)結構特點。
第十五章?病毒的分類
第十六章?病毒的復制
病毒復制的一般過程。
第十七章?病毒的遺傳與進化
病毒變異類型與遺傳學基礎。
第十八章?病毒的致病機理
病毒感染的概念、所致疾病的類型。
第十九章?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
病毒感染的一般診斷方法與防控治療措施。
參考教材
國內經(jīng)典教材

獸醫(yī)微生物學
陸承平